“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读书始终为国人所推崇。你身边有没有尚未读完之书?你一年能读多少本书?刚刚过去的4月23日,是第20个“世界读书日”。这个以呼吁更多人去读书为初衷的节日,又是否为你所熟知?
4月20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阅读各类纸质图书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日均手机阅读时长首次超过半小时;超四成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网络时代,阅读是否离我们越来越远?在许昌,情况又是怎样?
阅读群体出现分化
近日,许昌市第三届经典诵读大赛落下帷幕。自2014年9月启动以后,该项赛事参与人数达1400人,其中以青少年学生居多。在许昌市少儿图书馆,每到周末、节假日,大批中小学生来此阅读图书,增长知识。
许昌市的阅读情况总体呈现出青少年看书多、成年人看书少的现状。在学校及家长的引导下,小学生群体的阅读时间较为充足,图书阅读量比较理想。在许昌实验小学、市学府街小学等学校,老师在平时会组织学生开展诵读活动,在课余时间,老师们也会向学生推荐比较适合的读物,增加学生们的阅读量。其中,低年级阅读内容以拼音故事和绘本等为主,中高年级学生则开始国内外名著的阅读。
随着学业的逐渐繁重,初高中阶段学生课外图书阅读量呈现下降趋势,且阅读内容较为个性化。在许昌县一高任教的李老师告诉记者:“学生现阶段的阅读情况并不理想,而且内容也多为快餐式,很多是漫画、体育、文摘等杂志和良莠不齐的网络小说。”
“不需要什么统计报告,只要想一想自己,就知道现在读书时间已经很少了。”家住市区建安大道的市民顾瑶告诉记者,青年时期很爱看书,工作以后,就静不下心来了,而身边的读书气氛也不浓厚,已很久没能好好看一本书了。
阅读方式逐渐转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碎片化阅读逐渐成为很多年轻人的选择,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方式阅读的人越来越多。
“无须厚厚的书本,一部手机或iPad就能够提供全新的阅读方式。”26岁的上班族田萌告诉记者。在公交车上、公园里、快餐店,不少年轻人低头摆弄手机,利用每天的闲暇时间进行碎片化阅读。碎片化的阅读方式能够便捷地带给人们大量信息、知识和娱乐等内容,但田萌也承认,这种阅读方式其实并不深入,想要有更进一步的思考和收获,静下心来读书必不可少。
对于碎片化的电子阅读,李老师有着自己的理解。她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全新阅读方式的出现无可厚非,能把时间投入到阅读中,就值得肯定,但这也因人而异。“对我来说,阅读的目的,不仅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还是一种休闲方式。”她认为,传统书籍阅读难以被取代,翻书的感觉甚至藏书的乐趣,都不是电子类阅读可以代替的。
营造全民阅读氛围
2013年,许昌市图书馆累计接待市民20万余人次,文献流通量为15万余册次;2014年,许昌市图书馆累计接待读者23万人次,文献流通量突破27万册次,持证读者超过1万人。2014年,许昌市图书馆购书经费达到40万元,较2012年增长100%。
差距和进步共存,枯燥的数字,反映出我市全民阅读的逐渐升温。没关系,相关单位通过送书下乡、推广数字阅读、举办阅读活动等方式,方便市民更便捷地接触图书。
“倡导全民阅读,让更多市民利用图书馆进行阅读,是许昌市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许昌市图书馆办公室主任陈猛告诉记者,近年来,市图书馆持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通过节日阅读推广、送文化下乡、送文化进社区、读者交流、馆际协作等活动,合理有效地配置图书馆资源,让馆藏图书真正活起来,有效提升文献资源流通量。
此外,除了活跃于各中小学的学生读书会,我市还有建安读书会、快乐妈妈读书会、新华书店读者俱乐部等自发性阅读群体,成员们通过读书相互了解,分享阅读经验,体验阅读的快乐,同时带动更多身边的人参与阅读。
拉美文豪博尔赫斯表示,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样子。营造全民阅读氛围,一方面需要实体书店、图书馆等提供更为便利的阅读条件;另一方面需要市民多读书,多读好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全民阅读,感悟阅读之美,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王增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