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把飞机都用到执行上了,可见法院执行的力度多大,对这种特殊的‘赖家伙’就得用这种特殊的办法对待,要不他们就不还钱……”5月5日下午,在襄城县湛北乡一私人企业加工厂门口,一架“无人机”紧急升空,时而低空盘旋,时而静止不动,不停地拍照、摄像,这是襄城县法院执行局正在利用无人飞机搜查一长期逃避执行“老赖”的场景,引来过往群众驻足观看、议论。
今年以来,襄城县法院不断加大执行力度,创新执行方式方法,该院执行局5月初购置一架“无人机”参与执行,这是全省首次启用。5月22日,省法院党组成员、巡视员蒋克勤带领省高院执行局、政治部、刑庭负责人,以及全省19家中院院长、执行局长、综合处长等70余人到襄城县法院调研执行改革,对该法院“无人机”参与执行工作给予极大关注,许多法院回去后纷纷效仿,引发购机热潮。截至目前,该法院无人机参与、协助执行15架次,有9名失信“老赖”被及时控制,成功拘传。
该法院购置的“无人机”机体下面安装有一个高清摄像探头,利用地面遥控指挥系统,可以实现对被执行人或执行现场航拍取证,然后通过GPS定位适时将音视频数据传至该法院执行指挥中心或地面遥控操作显示屏,实时定位、地面搜索、跟踪目标等,即便“老赖”驾车逃窜,也可精准锁定,地空联合“阻击”,使其无路可走。此外,在地况不熟,情况不清、态势不明等情况下,可以遥控升空“无人机”进入执行现场展开勘查,帮助了解现场情况,利于执行员做出精准判断,作出正确决策。
今年5月9日早上7时15分,该法院执行指挥中心电话铃骤响,传来一名气喘吁吁的男人声音“襄城县法院吗?我是当事人小李,你们快来城关镇的刘强家,昨晚我盯了他一夜,他现在刚到家,请你们快来抓他、快来抓他……”。案情就是命令。执行局长陈京伟立即通过“执行掌中宝”向全体执行员下达10分钟内集结的命令。人员集结、车辆到位、装备齐全……3辆警车载着15名全副武装的执行干警风驰电掣驶出法院,赶赴执行一线。到达现场后,通过勘察发现,这是一家新盖的独家小院,外观装饰精美,铁红钢门紧闭。执行员上前敲门无人应答,当事人称亲眼看见刘强进院没出来。执行干警立即遥控“无人机”升空侦察,用高清摄像探头拍摄院内情况,并通过GPS定位传至地面遥控操作显示屏,结果发现刘强在屋内一窗口不时探头张望。执行干警翻墙进院,一举将被执行人刘强控制,实施拘传。“你们行动太快了,昨晚打一宿麻将,回来十来分钟你们就来了。昨晚打麻将输了,今早又被你们抓了……”张强嘴里嘟囔着。
“执行难是社会各界反映的热点,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法院工作的难点。在实际执行工作中,“人难找、财难寻”是执行工作的重点,总有一部分被执行人拒不配合执行,不是逃避,就是紧锁家门,给执行干警玩失踪、捉迷藏,有时,被执行人家里养着大狗,极易造成执行干警受伤,有了无人机的前期“侦察”,解决这一难题就好多了”。襄城县法院主抓执行工作的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冀超良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