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院动态 -> 法院要闻

魏都法院执行风暴让老赖无处“躲猫猫”

  发布时间:2016-10-08 15:52:40


    9月29日清晨六点,天刚微亮,秋风萧瑟,许昌市魏都区人民法院执行干警们精神抖擞、整装待发,这是该院开展“百日执行风暴”专项活动以来,几乎每天都会上演的一幕。突击执行,无疑是砸向“老赖”的一记重拳。

    加强组织领导 打造集约式执行队伍

    为实现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基本解决执行难的目标,该院自2016年9月1日开始,集中开展“百日执行风暴”专项活动。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凝聚全院力量,抽调多名干警组成7个协调工作组,协助对口执行员执行案件的办理、涉执信访案件的化解及终结本次执行案件裁定书的制作和已执结案件卷宗的订卷、归档工作。

    百日执行风暴,主要清理以往执行积案、化解信访案件、集中执行未结涉民生案件、集中清理涉党政机关执行案件、严厉打击拒执犯罪。按照《魏都法院分段式流程管理的若干规定》的相关要求,该院统一将执行工作分为执行启动、查控保全、执行实施、执行裁决、执行终结五个流程,各段人员、职责、任务、时限“四固定”,实行流水作业提高执行效率。打造出专业化、集约式执行队伍,避免消极执行和选择性执行。

    创新执行方法 高压态势震慑老赖

    为最大限度发挥全国法院“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作用,用足、用活、用好各种强制措施和手段,该院执行局统一成立查控保全组,对全院执行案件进行集中保全和查控;实行执行辅助员制度,对执行案件采用繁简分流、催告、诉调对接等方式进行分流;采用“锁档”执行措施,限制被执行人法人为逃避执行频繁变更;除对实体权利处分的公告采用60天外,对其他程序性事项的公告采用7天的通知期限,缩短执行时效。同时,该院还实行无争议财产部分先行执行和探索劳务替代执行等工作模式。加强拒执自诉案件的审理,严厉打击拒执犯罪,保持对拒执行为打击的高压态势,确保年底前打击拒执罪判决不少于10件。

    该院以涉民生案件及涉执信访案件的执行为突破口,开展集中执行会战,彻底解决一批重点、难点案件。确保专项集中执行活动不少于20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执行监督员、群众代表、媒体记者等参与、见证执行,通过专项活动使一大批案件得到实际执结。

    为加大异地执行案件的执结率,该院在优先办理异地执行案件的基础上,要求有财产可供执行的结案率要达到80%以上,实际执结率(不包含终结本次执行、终结执行)不得低于30%。2016年1月1日之后新收案件严格执行6个月执行审限制度,无法定理由超期的或因久拖不执、当事人反映强烈,案件被提级或指定到其他法院执行的,移送纪检部门查处,发现问题的一律严肃处理。

    舆论宣传曝光 让老赖无处遁形

    “过去,被执行人为规避执行,采取磨、躲、拖、赖等方式,我们通过公开曝光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让老赖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执行局局长韩建设坚定地说。

    在此轮执行风暴中,该院除充分运用网络查询系统查找被执行人财产线索外,还利用节假日、凌晨、傍晚突击搜寻被执行人外,对故意躲债的被执行人采取在各种媒体曝光的措施,使其无处可藏。不拘一格利用新闻发布会、报纸、广播、电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广场、社区等各类平台和场所,全面展示执行工作取得的成效,曝光被执行人,在省、市级电视台播出。

    “既要宣传大力支持、协助人民法院执行的正面典型,也要曝光逃避执行、抗拒执行甚至是暴力抗法的负面典型,尤其是构成拒执犯罪的宣传,达到两面抓、促影响的社会效果。”该院主管执行的院长柏凤杰说。该院还加大力度宣传执行干警先进事例,宣传执行不能和执行难的区别,凝聚全社会形成理解执行、尊重执行、协助执行的广泛共识。

    执行风暴裹挟 老赖主动登门履责

    此次执行风暴开展以来,执行干警们铆足干劲,早出晚归,制订操作性强的执行方案,全力打赢这场执行会战。此次开展的凌晨突击执行,就是趁着一些躲债在外的被执行人回家休国庆假期的时机,搜寻“老赖”,这也是继中秋突击执行以来,取得良好社会效果的又一次重大执行行动。

    当天上午8点,被执行人李某正在家门口的小吃店买早餐,执行干警出其不意突击而来,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你们真是太拼了!还让人吃饭不?”。就这样,该院共将5名被执行人带回法院。在强大的思想压力及执行法官的释法工作下,3名被执行人当天全部履行完执行义务,另外2名被执行人在缴纳了一定的执行款后,和申请人被执行人达成分期还款和解协议。

    启动执行风暴活动的短短二十几天,该院已执行到位案件36件,执行标的额达131万余元。

责任编辑:黄佳莹    


关闭窗口

地址:许昌市前进路中段   
邮编:461000 电话:0374--2929115  
您是第 59895865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