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中院延伸法庭司法为民触角 全面提升诉源治理效能被中共河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中共河南省委财经委员会选入第86期改革简报。
为了最大限度让基层成为矛盾纠纷终结地,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扎实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执法办案和服务基层治理双重功能,延伸司法触角至司法“最后一公里”。2022年1月—2023年5月,许昌中院辖区35个人民法庭共审结案件27028件,结案率95.52%,结案平均用时29.53天,辖区案件年诉讼增量连续下降20%以上,3个人民法庭入选河南省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大量“民生小事”被化解在群众家门口。
新升级、创品牌,巩固基层基础“第一线”
强化基建改造:为科学合理解决个别法庭功能弱化、服务半径过大、力量分散等问题,实现人民法庭司法服务全覆盖的目标,许昌中院综合考虑案件数量、区域面积、人口数量、具体司法需求等因素,对辖区内35个人民法庭的基础设施及内外部环境进行优化改造,全面升级为“新美智”的新时代人民法庭。其中,将基础设施建设和办公办案环境已不能适应群众诉讼需求的尚集法庭迁移重建;将人口密集、司法需求较高的半截河法庭转型为东城法庭互联网综合法庭,实现立审执一体化处理,截至2023年5月,该法庭已审执结各类案件2004件。
创树特色品牌:许昌中院根据区域特色确定案件审理方式,城区法庭突出专业审判或速裁快审,按照受理案件情况探索建立类型化、集约化的审判机制,集中审理道交、劳动、家事、旅游、环资等案件,确保类案快审快结;农村地区法庭以综合性为主、专业化为辅,“短平快”化解常见多发的群众“身边小案”。探索设立特色专业法庭,如襄城县法院聚焦山林矿产丰富特点,在麦岭法庭做强“三审合一”环境资源审判模式,实现环资审判专业化、生态恢复法治化、司法保护常态化,相关经验做法入选最高法院第三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典型案例;禹州法院根据人民法庭所在辖区产业特色,分别在鸿畅法庭、顺店法庭、古城法庭、郭连法庭组建了钧陶瓷、铸造刺绣、粉条加工、中药材和发制品行业专业化审判团队,为服务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选优配强队伍:推动编制、员额配置向法庭倾斜,目前,许昌中院辖区人民法庭的法官已由47人增加至54人,30岁至40岁的青年法官占比38%,高于法院机关业务庭平均值。用好考核指挥棒,强化定期到法庭轮岗交流的硬性指标,对于新入职法官助理、新入额法官原则上先到法庭锻炼,在提拔晋升时优先考虑人民法庭工作经历,激励干警扎根基层、干事创业,为人民法庭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抓前端、治未病,融入诉源治理“解纷网”
充分发挥在源头预防调处矛盾纠纷中的“前哨”“堡垒”作用,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体系,促进矛盾纠纷预防在早、化解在小。
压实“万人成讼率”:许昌中院依托常态化府院联动机制,主动向党委汇报,将诉源治理、无讼村庄(社区)创建工作纳入平安许昌建设考核一体推进,实现诉源治理工作由“法院主推”转为“党委主抓”。每季度向市委政法委报送万人成讼率和排名前十的案件同比增减率,倒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促进乡镇、综治、法院联调联治联动,形成优势互补、专群结合、融合发力的多元共治格局,合力降低辖区矛盾纠纷发生率和成讼率,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已发送通报、白皮书、调研报告、司法建议25件,辖区万人成讼率由2022年年初的94.45件/万人降低至48.86件/万人。
做实调解平台“三进”:许昌中院完善“网格吹哨、法官报到”工作模式,通过吸纳社区网格员为调解员、在社区设立法官工作室、特邀调解员驻法庭调解等方式,构建“1+N”联动调解格局,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共对接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行业调解组织等21个基层单位,培训指导人民调解员219次,参与预防化解矛盾纠纷2884次,特邀调解员诉前调解成功率达91.78%,魏都区法院调解员吴海燕近年来调解成功1416件,今年上半年调解成功4百余件。如魏都区人民法院在社区成立两个“红帆船”驿站,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诉源治理,通过搭建线上平台,汇聚基层治理合力,推动形成‘远程在线、多元共治’网络解纷新格局。
抓实绩效考核指标:许昌中院根据辖区人民法庭的不同职能定位,以服判息诉为导向优化考核体系,制定差异化绩效考核办法,对专业化人民法庭突出统一裁判尺度、办案质量等因素考量;对速裁快审人民法庭突出法官人均办案量、平均办案审限等指标;对其他人民法庭综合诉前调解案件占一审立案比、调解成功率、自动履行率、研判通报等量化考核,让辖区矛盾纠纷实质性下降成为硬标准。
促公正、提效率,按下矛盾化解“快进键”
以“事要解决、快中求好、案结事了”为导向,促进纠纷就地实质化解。
诉讼服务多样化:许昌中院推行“一站服务、一次办好”工作机制,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巡回诉讼服务并行的“厅网线巡”一体化格局更加牢固;在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设立自助诉讼服务设备,当事人通过身份验证后可按照机器提示完成自助立案,目前,乡镇居民已自助立案145件,真正实现“一站式、自助办”。推行适老化和无障碍线下诉讼服务,开展预约立案、上门立案、入户调解、巡回审判1420余次,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审判方式智能化:深化“全域数字法院建设”,辖区人民法庭全部接入三级专网,实现与法院机关之间信访、庭审、安保、会议的音视频实时联通、可视巡查。开展线上受理、庭审直播、证据展示、语言识别等“智慧法庭”项目建设,提升“智审、智服、智管”水平,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辖区人民法庭共网上立案8871件,线上调解5000余次。
分调裁审精细化:许昌中院完善“速裁为主、精审兜底”办案模式,以“调解优先、简案快审、繁案精审”为目标,对宜调案件,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积极开展调解工作;对调解不成或不宜调解案件,及时转入诉讼程序进行审理;进一步推动案件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对疑难复杂案件优先分配给庭长细审精判,全面提升审判质量。2023年5月,辖区人民法庭民事简易程序适用率达96.32%,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达41.96%,民事案件调撤率达47.89%,“一次实质解纷”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