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名农民工自己写下欠条,并在欠条上署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手执这样的“欠条”状告老板欠薪。面对这样让人哭笑不得的“证据”,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法院审案法官不是简单地依照“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据规则将几名民工拒之门外,而是充分行使了人民法官的释明、指导、调查、调解等职责,全力保护农民工的利益。不久前,昨日,这几名农民工在办案法官的主持下,达成了偿还协议。
2008年9月,农民张某、程某、杜某三人来到许昌市一家铸造产品加工厂打工。在他们打工期间,工厂老板以产品没卖出为由,拖欠张某等三人二个月工资4956元。张某他们在多次催讨无果的情况下,便想让老板将拖欠他们的工资打成欠条作为凭据,但颇有心计的老板却让张某他们自己书写欠条,并在欠款人的地方署上了张某、程某、杜某他们自己的名字。
2008年12月,张某等人将工厂老板诉至法院。魏都区法院承办法官在阅卷中发现三个农民工提供的欠条证据系他们本人出具,不具有任何证明效力。经询问,张某等人向办案法官讲述了老板让他们打欠条的全部经过。
听完几位民工的诉说,看着他们茫然而无助的眼神,办案法官陷入了沉思:工厂老板欺负几位农民工没有法律知识,骗他们自己写下欠条,从而逃避法律责任,这种做法不仅是对民工兄弟的戏弄,更是对法律的轻视。而仅依靠三位农民工现在持有的“证据”审案,他们肯定要承担败诉的结果。“一定要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民工兄弟的合法权益!”办案法官暗下决心。他一方面充分行使法官的释明权,向三位民工详细讲解了《证据规则》的有关规定及其法律后果,指导他们如何正确收集、运用证据。一方面亲自找到工厂老板,了解事情的经过,并从人情、法理上对工厂老板进行说理析法。他对工厂老板讲明拖欠民工工资必须偿还,让民工们自打欠条更是一种欺骗行为。看到法官的认真执着,听着法官中肯而不失威严的话语,工厂老板只得承认了拖欠民工工资的事实。次日,工厂老板向三位民工道歉并当场补写了欠条,承诺在一定的期限内将所欠工资款予以付清。不久前,在法官的主持调解下,张某等领到了全部欠薪。
此起案件只是许昌市两级法院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为农民工撑腰壮胆的一个镜头。自去年至今,许昌市两级法院共审理拖欠民工工资、农民工工伤事故损害赔偿、农民工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等涉及农民工权益的案件268件,标的1289万余元,有力地保护了处于弱势群体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该市两级法院注重从普法宣传、司法救助、快速审理、及时执结、执法合力五个方面入手维护农民工利益。
教农民工学法、懂法、用法,对农民工灌输维权意识和维权知识是许昌两级法院历年普法工作的重要一项,而“法律宣传大篷车”便是其亮点之一。两级法院组织的“法律宣传大篷车”进乡村、社区、车间、工地开展法律讲座及在广场、车站、庙会等农民工流动量多的地方为群众发放法律材料、法律宣传单及法律书籍,现场回答法律咨询,教他们如何签订劳动用工合同,怎样打官司,以切实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据统计,去年该市两级法院共出动“法律宣传大篷车”30辆(次),开展法律讲座95场,发放材料万余份。
为让农民工敢打官司,打得起官司,两级法院对涉及农民工权益的案件实行司法援助,对于经济条件困难的农民工,根据有关规定,当即办理诉讼费的缓、减、免手续。去年以来,两级法院实施司法救助案件97件,依法对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减、缓、免交诉讼费80万元,基本解决了农民工因无钱预交诉讼费而打不起官司的问题。
为使农民工尽快拿到血汗钱,两级法院对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一律优先办理,快审快结。他们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没有争议的案件直接转入“速裁庭”,为农民工讨薪开辟“绿色通道”。“速裁庭”对新受理的案件,及时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无法及时达成调解协议的,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力争在10日内审结。去年,他们审理农民工讨薪案57件,平均审理期限10天,同比审限效率提高16%。
“执行优先通道”是两级法院对农民工负责到底,保证将赢了官司的农民工切实将工钱装入衣袋中的又一做法。每年年底,市、区各法院抽调执行骨干在本院组成农民工讨薪执行专案组,专门负责农民工讨薪案件的执行,同时开展集中执行、突击执行活动,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度兑现农民工的劳动报酬,让农民工尽快拿到钱回家过年。一个多月来,该市两级法院共执结农民工讨薪案件16件,使29名农民工拿到了血汗钱,执结标的额45余万元。
将审判工作向外延伸,在全社会营造关注、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共同推动农民工维权工作的开展,是该市两级法院近年来尝试维护农民工权益多种做法中较为成功的一种。该院与辖区劳动仲裁部门、劳动监察部门、信访部门、法律援助中心、新闻媒体等部门大力配合,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形成执法合力,共同为农民工撑起了一片法律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