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王炎炎委员:
您好!感谢您一直以来对许昌法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在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升法院工作质效与司法公信力”的提案收悉。您的提案由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办,襄城县、示范区、魏都区、市司法局、东城区、建安区、开发区、长葛市、禹州市、鄢陵县协办。我院对您的提案高度重视,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肩负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一直以来,许昌两级法院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加强改革创新,打造过硬队伍,以高质量司法护航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使命担当,扛牢法治之责。
许昌两级法院严格依法办案,做实定分止争,始终把确保司法公正、确保案件质量、确保裁判效果放在重要位置,把实质解纷的公正做实做细。截至今年6月,两级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61874件(不含执恢、诉前调解案件)、同比上升13.1%,新收各类案件53414件、同比上升15.34%,审执结各类案件45974件、同比上升9.35%。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7.14%,优于最高人民法院案由设定的合理区间89%-94%;平均结案时间54天,其中刑事案件平均结案时间39天,处于最高人民法院设定的合理区间38天-50天;民事案件平均结案时间43天,优于最高人民法院设定的合理区间53天-72天;行政案件平均结案时间89,劣于最高人民法院设定的合理区间63天-86天;执行案件平均结案时间81天,处于最高人民法院设定的合理区间62天-89天。
下一步,针对部分法院存在的案件积压、审理周期较长问题,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继续优化审判资源配置。科学合理地分配审判力量,根据案件类型、数量和复杂程度,动态调整法官和辅助人员的配置,确保案件得到及时高效的审理;二是继续推进数字化办案流程。2024年12月,河南省三级法院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统一部署,上线了全国法院办案办公平台,实现从立案、审理到执行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高案件办理的效率和透明度,减少人为因素对案件审理周期的影响;三是继续健全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根据案件的难易程度和标的额大小,将案件分“繁案”“简案”进行审理,对“简案”加快审理进程,对“繁案”由繁案团队法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确保案件质量的同时,提高审理效率。
二、践行“如我在诉”,永怀为民之心。
全市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以人民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您在提案中提出全市法院司法便民服务需要进一步优化,并建议“推进全流程在线诉讼,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推广‘枫桥经验’多元解纷机制”,市中院积极听取建议,迅速研究,制定工作措施。一是积极推进全流程的在线诉讼服务,实现多层次立体化的立案工作模式。针对各类诉至法院的纠纷,除了在诉讼服务大厅设置专门的立案服务窗口,还积极推广网上立案、网上交费服务,并开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对接线员进行专业培训,解答在线诉讼服务相关问题,着力打造“大厅、热线、网络、移动端”全流程智慧诉讼服务模式,线上线下立案同时进行。现两级法院均已实现立案、缴费“一网通办”,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推广辅导,全市法院网上立案率和网上交费率均达到95%以上。二是进一步整合各类诉讼服务功能,切实增强人民法院诉法便民的能力水平。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对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对司法便民服务的具体需求,全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不断完善窗口建设,积极整合各类诉讼服务资源,现已完成各类案件立案、诉讼费用交纳、法律咨询、案件查询、档案查询、诉调对接、司法确认快速通道等功能建设,并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置有残疾人无障碍通道、涉残疾人绿色服务窗口、老年人弱势群体导诉等“适老适残”服务,并提供有诉讼服务盲文版,帮助残疾人士更好进行各类诉讼服务。三是推动多元调解资源向一点汇聚,着力提升“多元解纷”工作效能。全市法院始终坚持将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工作纳入重点工作,努力推动构建 “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司法保障”的一站式多元解纷格局。对于各类纠纷的前端化解,充分发挥发挥特邀调解机制功能作用,建立“法院+商会”“法院+律师”“法院+人民调解”“法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多种形式的纠纷调解模式,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基层治理组织调解等多元解纷作用,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对立案调解工作的最新要求,在纠纷诉至法院后积极推动开展先行调解工作,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审前,化解在萌芽。
目前,在线上服务方面,之前的“移动微法院”平台已更名为“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人民法院在线服务(河南)版已于2024年12月27日暂停全部服务,全部迁移至“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全国版”小程序,全国法院统一入口,同时也有河南诉讼服务网、律师服务平台等入口,登录后,相关功能统一跳转至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网,为当事人提供更多诉讼通道。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网功能包括在线立案、交费、送达、阅卷、保全、调解、信访、鉴定等模块,实现“一网通办”。线上庭审方面,市中院建设互联网庭审设备10套,同时具备内外网融合开庭功能。可根据案件当事人情况,结合当事人意愿,灵活选择开庭方式,对不具备到现场开庭的当事人,案件承办庭室提供网上庭审,充分为当事人提供便利。
三、加大司法公开,筑牢公信之基。
全市法院始终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入推进司法公开,以阳光程序、阳光机制、阳光结果,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截至今年7月,许昌两级法院依托“中国裁判文书网”已公开裁判文书434395件。为提高公众对司法裁判的理解度和认同感,下一步将采取以下措施加大司法公开力度:一是进一步加大裁判文书公开力度。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要求,确保裁判文书在法定审计内及时公开;二是加强司法公开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人民法院案例库”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案例库的认识和理解。最高人民法院案例库2023年7月启动建设,2024年2月27日正式上线并向社会开放,截至2025年7月15日,入库案例数量达到5040件,实现了对常见罪名、多发案由的“全覆盖”,该案例库收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和经最高人民法院审核认为对类案审判具有示范价值的参考案例。
同时,常态化开展各级代表委员联络工作,深化司法公开。全市两级法院持续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司法审判工作始终,创新联络方式,拓宽联络渠道,广泛加强与代表委员的联络沟通,主动接受监督,认真听取意见,确保联络工作取得实效。上半年以来,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联络等方式,与辖区内全国、省、市、区(县/市)级代表委员保持了密切联系。结合代表委员的工作安排和实际情况,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主动联络代表,认真听取代表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截至8月底,许昌两级法院累计联络辖区内各级代表委员开展旁听庭审、见证执行、案件调解、座谈调研、参加法院开放日等活动83次210余人次。
四、建强干部队伍,激活动力之源。
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队伍,是司法审判工作不断提升增效的组织保障。全市两级法院始终坚持树立鲜明用人导向,扎实做好全员全面全时考核等工作,推动跨层级人才流动和员额动态优化,推动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推动审判管理、政务管理和队伍管理有机融通。
按照“逐级遴选+下派入额”相结合原则,选派市中院优秀年轻法官助理下沉到基层法院入额,增强基层办案力量;同时,基层法院法官可逐级遴选至市中院任法官。2024年度,市中院1名助理到鄢陵县法院入额,补充基层法院审判力量;魏都区法院1名法官遴选到市中院任法官,形成人才“双循环”。常态化开展员额法官数动态调整。根据《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印发<全省法院法官预留员额分配使用管理规则(试行)>的通知》),上级法院可以根据辖区内法院法官办案工作量变化等情况,对法官员额的配置进行调整。此前,市中院根据各基层法院收结案件数、法官人均办案量等情况,魏都区法院已使用2名法官预留员额数,调整后,员额数增加至48名;建安区法院已使用长葛市法院2名员额数,调整后,员额数增加至44名,动态调整的员额数均在当年员额遴选时使用,及时补充案多人少矛盾突出法院的办案力量,魏都区法院和建安区法院近年来审判质效稳步提升。下一步,全市法院将围绕优化干部队伍的目标,持续做好2025年度员额法官遴选和逐级遴选工作,将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办案经验丰富的干警选任为员额法官,壮大两级法院法官队伍,为全市法院审判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事业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许昌两级法院将继续以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更强自觉筑牢政治忠诚、以更大担当服务发展大局、以更实举措回应群众需求、以更高要求强化队伍建设,干出新业绩,开创新局面,为推进“两融五城四跃升”贡献法院力量。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人民法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期待您继续关注许昌法院工作,给我们提出更好的意见建议。
特此答复。
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
2025年9月11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 2929916
联系人:办公室 杨亚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