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司法,人性化服务不是一句空话,应该将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让当事人感受得到,对案件处理结果满意,真正达到案结事了,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这是长葛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在年初部署“春暖工程”时对全院干警的的工作要求,如今,经过3个月的春季大行动,都一一得到落实。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长葛市法院正是靠脚踏实地,情暖百姓,唱响了司法为民的和谐之歌。
法官导诉--笑脸迎来当事人
着装整齐的法官端坐在立案庭显眼位置,一旦有当事人来咨询或办理立案手续,他肯定第一个笑脸迎上去。这就是该院实行的法官导诉制度。如果说立案庭是法院的“窗口”,那么,导诉法官就是这个“窗口”是最亮丽的风景。
2月13日,当步履蹒跚的张老汉走过来时,正在值班的立案庭庭长申凤香就立即迎了上去,为老人让座,给老人端茶。老人说他的3个儿子不孝顺,要通过法院讨说法。老人不识字,也没有诉状,申凤香就一边安慰老人,一边与法律服务所联系,并为老人办理了免交诉讼费的手续。老人的一杯茶水还没有喝完,立案手续就办完了。老人感激地说:“现在,法院的门不难进了,这么快就立上案,叫我都不敢相信。”
与法官导诉制度相配套的还有“首问负责制”、“立案释明制”等。每项制度带给老百姓的都是尊重、理解与关爱。对于不便来法院立案的外地人,他们尝试“电话立案”的做法,为当事人省去许多麻烦。今年1月20日,一个来自哈尔滨的长途电话打到申凤香的案头。那是一个叫张文恕的退休工人,几年前曾来该院起诉大周镇的魏某,要求魏某偿还货款。当时,经过法院调解,双方重新订立了还款计划,最后期限是2008年底。然而,魏某并没有按计划履行,张文恕一家人焦急万分。考虑到临近春节,当事人如果到法院办理立案手续可能要耽误过年,申凤香就嘱咐当事人将立案手续用特快专递寄来,将诉讼费打到指定的账号上。当申凤香电话告知张文恕开庭时间时,电话那边的张文恕激动地语无论次:“谢谢,谢谢,真是太感谢了!”
开庭提醒--法律无情人有情
“多亏了法院的开庭提醒电话,要不就误事了,咱们也达不成协议了。”刚刚与原告楚文正达成还款协议的翟三峰边走边说。有这样经历的绝非翟三峰一人,这是长葛市人民法院今年1月开始推出的开庭提醒“人性化审判”带来的新气象。
按照法律规定,法院送达开庭传票后,当事人都有一个月的举证期限,但是长期以来,因为有些当事人不知道这些规定,或是疏忽大意往往错过了开庭时间,法院只能按缺席进行判决。这样以来,不仅影响了案件的调解率,也使当事人对法官有误解,对判决有意见。今年1月,为了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结合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的“调解年”活动,长葛市人民法院推出了开庭提醒“人性化审判”新举措,要求主审法官庭前对双方当事人再进行电话通知,提醒其按时出庭。对确实无法避免的缺席案件,也要尽量征询其意见和要求,提高服判息诉率。
今年1月12日,该院增福庙法庭通知孙某与时某离婚一案开庭时,得知时某远在辽宁营口一外资服装厂工作,接到法院寄去的开庭传票后,根本就没有打算出庭这一情况时,主审法官陈建森及时打电话征询时某的意见,并适时做双方的思想工作,双方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当收到法院寄去的判决书时,时某随即给法庭打来电话,在表示服判息诉的同时,一再感谢法官的耐心调解。
以调为主,调判结合,这是对当前法院审判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这不仅需要法官懂法律,还要有社会经验,有协调能力,有工作艺术,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为当事人着想。该院在办理郑州某建筑公司与长葛某单位建筑工程纠纷一案时,由于该案标的大,案期长,双方积怨深、矛盾大。承办法官多次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最终使双方握手言和。原告主动放弃违约金,被告分批偿付90万元工程款。2月10日拿到调解书时,原告郑州某建筑公司负责人由衷地说:“我真服了咱法官。”
假日执行--感动的不只是权利人
春节以来,长葛市后河镇花匠王村的刘周一家人总算有了好心情,因为6年前卖给仇某的机械配件10000元货款总算要回来了。
今年春节期间,长葛市人民法院执行干警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利用外出人员回家过年的有利时机,采取“分散排线,集中克坚、快速反应、有奖举报”等措施,执结了62起案件,执行标的额达158万元。刘周申请执行仇某买卖合同一案,2006年6月进入执行程序后,仇某携妻带子举家外出打工,案件一度陷入僵局。了解到仇某今年要回家过年的线索后,执行干警做好了充分准备,大年二十八,仇某一家刚回到家,就被守候的执行干警逮了个正着。仇某十分疑惑:“你们执行干警过年也不放假?当法官还真不容易啊!”在执行干警的调解下,申请人放弃了部分利息,仇某支付申请人10000元使该案得以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