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大门两侧,生长着三棵碗口粗的行道树。虽然我叫不出树的名字,但是总感觉似曾相识。后经多方打听,才知道树的名字叫楸树,是一种多年生落叶乔木。每次上下班路过树旁都会勾起我童年的记忆。
童年时在农村老家大门口不远处,曾生长有三、四棵楸树,在我的记忆中,全村甚至相邻的许多村庄仅有这几棵。也许是物以稀为贵的缘故和楸树独有的特征,我对他们的印象特别深刻。几棵楸树紧挨着生长在路旁,他们的生长速度很慢,不像速生的泡桐那样几年即可成材,但也树干挺拔、顺直。据老人讲,由于树干顺溜,木材质地坚韧致密、细腻,软硬适中,且纹理美观,具有耐磨、耐腐、耐潮、导音性能好等特点,是打制家具、农具,制作雕刻、乐器的上好材质。每年临近春末夏初,他就会枝繁叶茂,花团锦簇,每片树叶虽说不大但都生长的很浓密,楸树花更有特点,既不像桃花那样红艳,给历代文人留下桃红柳绿的赞誉,又不像梨花那样雪白,在诗人笔下溢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绝句。他的花不大,形状如钟,白色的花冠上点缀着紫色的斑点,且几十朵、上百朵聚集在一起,不显山不露水,默默地躲藏在枝里叶间。由于树荫茂密,有较强的消声、吸光能力,是父老乡亲在茶余饭后、劳作之余乘凉休息的好去处,可谓是人们忠实的伙伴。由此我想到了上中学的时候,语文课本里有两篇文章,一篇是茅盾笔下的《白杨礼赞》,另一篇是陶铸笔下的《松树的风格》。在这两篇文章中,挺拔的白杨象征着顽强不屈保卫边区政权的军民;而不畏严寒、傲立山峰的松树则寓意着志存高远的仁人志士。而我则赞誉楸树,因为楸树象征着像他一样辛勤奋战在基层审判一线的法官。
基层人民法院的法官,就像楸树一样,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工作生活在审判战线的最前沿阵地。为了社会最基层的和谐与进步,化解了一起起矛盾,调处了一件件纠纷,制裁了一个个违法犯罪分子,实现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他们在条件差、待遇低的基层人民法院甚至地处偏僻的人民法庭,一干就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把美好的青春和年华奉献给了祖国最基层的审判事业。不计名利,不计得失,不怕寂寞,甘守清贫。他们虽然个体微小,但像楸树的叶和花那样,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形成坚强的战斗集体,发扬的是团队精神,为百姓守护着平安,创造着和谐。俗话说,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平安中国,和谐为本。在当今社会大变革的年代,他们仍然默默地坚守在那里,难道他们不像楸树那样值得赞美吗?
安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