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文明创建 -> 文化生活

怀念恩师

  发布时间:2010-09-07 17:51:31


    许多年来,每每忆起高中时期的李有庆老师,我心里总有说不出的亲近和排遣不了的痛彻交织着,一如清明节站在父亲墓前,使我思绪万千,想起昔日与李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

    对李老师最初的了解,是我读高一时的放学路上。由于我居住的山村距学校有十五、六里山路,一入学便住校学习,每周回家一次,且常常与邻村的学友结伴而行。路上,学长们总像讲评书一样,把李老师新近讲授的文言文,绘声绘色的转述给我们,从守旧迂腐的宋襄公、讳疾忌医的齐桓公、斗智斗勇的孙膑、庞涓师兄弟,到目空一切的楚霸王……这些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及其故事,使我在感慨李老师学识渊博的同时,也对李老师产生了无限敬重。

    第一次聆听李老师的教诲,是在高一的下半学期。当时学校开展学习竞赛活动,我侥幸获得年级数学第一名、物理第二名和化学第三名的好成绩。周末全校的聚会上,时任教导主任的李老师点名让我到队前,将一本他亲自题字的短篇散文集《神圣的使命》,作为奖品发给我,并深情地说:“使命就是责任,就是目标,希望你继续努力,取得优异的成绩。”虽短短数语,却让我长存心间,终生受益。

    高中三年时,李老师担任了我们班的语文课。这一年,李老师不仅为我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基础,更重要的是让我品味到师生间的真情,还教给我怎样真诚地对待别人。记得高考前夕的一个晚上,因腹痛难忍,我蜷曲在寝室的席地上轻声呻吟,被查铺的李老师发现后,他立即叫醒几个同学,连夜将我送到乡卫生院。山里孩子,第一次看到大夫拿来几瓶液体打点滴,心里非常恐惧,紧紧攒着李老师的手不放,直到在药物的作用下昏睡过去。第二天早晨父母闻讯从家中赶来,从他们的交谈中我才了解到,自己患了急性阑尾炎,所幸发现及时,经一夜救治病情已得到控制,而且也是李老师为我垫付了医疗费。当时我傻傻地躺在病床上,连句感谢的话都忘了说,只是望着李老师一夜守护后疲惫的身影,两眼浸满了感激的泪水。

    当年高考成绩揭晓后,我不幸落榜,尽管父兄一再劝读,但我清楚家中的条件,悲观之余,抱着一种自我放逐的心态,踏上了塞外从军的列车。军营中,紧张繁重的军事训练,让我失落加逃避的心情渐渐平息,那一段时间,在脑海浮现最多的是李老师为我颁奖时那深情的话语。于是,我又鼓起勇气,从家中要来学习资料,在训练和工作的空隙中挤时间学习,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以优异成绩跨入军校之门。

    再次同李老师见面,已是从高中毕业的七年之后。那天,在家乡岁末熙熙攘攘的集市上,我和同为李老师学生的妻子惊喜地看到了正购置年货的恩师,握住老师温暖的大手,回忆在校时的轶闻琐事。让我意外的是,李老师一生桃李满天下,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没想到他竟还记得我的名字。看着老师瘦弱且显得苍老的身体,我和妻子不约而同地跑进路旁的超市。然而,当我们捧着购置的营养品匆匆出来时,却怎么也找不到李老师的身影。不想,这就成了同李老师的诀别。这次的遗憾,多年来让我每每想起心里都隐隐作痛,对我来说,愧疚的是来不及再看他一眼,再对他道一声感激,而却是等到今天,才来把这种哀思与悼念,用苍白无力的文字来诉说。我觉得世间的人情失衡,第一是发生在父母和子女之间,第二是产生在老师和学生之间,但当子女和学生感觉到这种失衡时,往往已没有可能弥补。

    如今,恩师已仙逝二十余载,但其音容历历在目,教诲时时于耳。他博学睿智、敬业勤奋,把教书育人的事业做得几近完美;他真诚正直、慷慨博爱,把人性的善良发挥到了淋漓尽致。在学生的心里,他丝毫不逊古时的圣贤,时代的才俊!  

    恩师,我们永远怀念您!

责任编辑:刘铁良    


关闭窗口

地址:许昌市前进路中段   
邮编:461000 电话:0374--2929115  
您是第 59587411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