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今天给大家讲述的是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法院少年审判庭庭长詹红荔的故事。
在詹红荔办公室的书架上,摆放着一双绣花鞋垫,刺绣的花朵色彩艳丽,缠绕花瓣的金丝线熠熠生辉。这双绣花鞋垫,是一位少年犯妈妈送的。2006年,为了孩子的官司,失足少年小罗的妈妈几次送红包,都被詹红荔法官拒绝了,心里一直感到不安。没想到,几天后,詹红荔亲自到了家里,详细询问儿子的情况,给了她很多安慰。最终,小罗不仅受到公正判决,出狱后还在詹红荔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这位妈妈思前想后,将自己的感激之情一针一线纳进鞋垫。第二天,她来到詹红荔的办公室,对詹法官说:“我知道你从不收人钱礼,但你东奔西走在外办案,穿上它也许会舒服点。”望着她那饱含深情的目光,詹红荔不忍拒绝,破例接过了这双鞋垫。几年过去了,詹红荔一直将它摆在自己的书架上,只为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辜负群众的信任。鞋垫暖脚更暖心,只有心里装着群众,才能走好脚下的路;只有事事为了群众,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爱戴。
在法院工作三十年来,詹红荔坚持干干净净做人的原则,始终恪守着人民法官清正廉洁的底线和本色,始终坚持对公平正义的信仰和追求,一次也没有让自己心中的天平失衡。
2006年10月的一天,一位被告人的父亲来到詹红荔办公室,一边说:“您一定要查清楚,我儿子只是在一旁帮腔,没下重手。”一边将一个红包塞给詹红荔。詹红荔推开红包说:“你的心情可以理解,我们一定会公正审理。建议你把钱用在赔付被害人医药费上,求的被害人谅解。”后来,被告人因在案件中系从犯而得到从轻处罚。宣判后好长一段时间,被告人父亲见人就说:“詹法官是个好人。”还有一次,庭审后刚走下审判台的詹红荔被当事人叫到一旁,问她:“昨晚吃得好不好?”这句暗示性言语马上引起詹红荔警觉。一查问,原来律师以请法官吃饭疏通为名向当事人索要了3000元。愤怒的詹红荔立即拉着当事人找律师对质,当场将钱如数追回给当事人。詹红荔的这些威名传遍了当地的法律界,同行评价她“案件之内易沟通,案件之外难有私交”。
“没有坏到骨子里的孩子,只要有爱心,加上正确的方法,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改变。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就是为社会增加一份和谐”詹红荔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下面听听詹红荔自己讲述的故事。郑微微在我们那儿小有“名气”,父母残疾,无人管教。9岁就开始“闯社会”,打、砸、抢、偷、盗无所不为。刚满14岁就因涉嫌抢劫、强奸、故意伤害被起诉,一个这么小的孩子,竟干了那么多的坏事,着实让人恼怒。庭审时,我没有好脸色,一判了事。这年春节前,我们到省少管所慰问。我发现会场里一个人一直低着头,便走过去拍了他肩膀,送给他一份精心制作的贺年卡。他抬起头,冲我一笑,我没认出他是谁。时间过得很快,一天下班路上,一个骑摩托车的人突然折回头叫我:“詹法官!”望着满脸诧异的我,他说:“我是郑微微,我提前出狱了!”“詹法官,很感谢您,您送我的贺卡我一直留着,上面的话我全记得,您还拍了我的肩膀,那一下,我就知道您没有忘记我。后来我很努力,获得了减刑。现在我有工作了。”
我下意识地说:“现在真要好好做人、做事了。”
“放心吧,我不会辜负您的。”
我愣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第二天不由自主地调出他的案卷。还是那些材料,但却看到了另一个他,一个14岁孩子的痛苦、艰难和不易。没想到那一拍,会出现这样一个令人欣喜的结果!我不经意间改变了他,他也改变了我。这让我认识到,法官的责任不仅仅在法庭,爱的引领和判后帮教更漫长,对于犯了罪的青少年,只有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用真情和爱心洗涤他们沾满尘灰的心灵,使其真诚悔过,这才是少年审判的良方。
2008年初,这是一起因为几句口角而引发的青少年聚众斗殴事件,一名学生当场死亡。庭审时,被害人村里200多名乡亲聚集在法院门口,打出“杀人偿命,血债血还”的横幅,见到被告人家属就打。
一边是被打死的少年那充满仇恨的亲属,另一边是需要拯救的少年和被仇恨包围的家长。我想,冤冤相报必将引发更大的矛盾,一定要尽最大努力解开他们仇恨的心结。庭后,我多次前往看守所,帮助失足少年认清自己的罪责;连续几周做被告人家长工作,促使他们尽可能通过经济赔偿来表达歉意。同时,我还三番五次到被害人村里,向他的家属和乡亲们解释法律的有关规定,从法理和情理上去说服、安抚,做附带民事赔偿的调解工作。有些乡亲认为,我是来为被告人说话的,冷眼、脏话一股脑儿对着我。说实在的,当时还真受不了,但我告诫自己是来工作的,不能急、不能躁,让乡亲们把情感宣泄完后,再耐心依法做工作。就这样,来来回回地奔走着。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双方家属都意识到,我是在真心为他们想办法解决问题,会公正判决的。最终,这个案件以最稳妥的方式结案:民事部分,被害人家属在拿到了近60万元的赔偿款后撤诉,并对几名未成年被告人出具了谅解书;刑事部分,10名被告人中,4名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6名未成年被告人被判了轻刑。接下来,我又到学校协调,为几名罪责较轻的未成年被告人争取到继续学业的机会。各方对裁判结果均表示满意,一场一触即发的“风暴”平息了。我由此体会到,我们审理每一起案件,很重要的是化解案件背后的矛盾。只要真诚,就能唤醒当事人的理智;只要用心,就能找到化解矛盾的办法;只要公正,就能赢得当事人的信服。
作为许昌中院今年新成立的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的一名法官,看完詹红荔的故事,我深有感触,想起了我们办理的未成年人案件。小宁是一起强奸盗窃案件的未成年被告人,案件审理过程中,小宁的父母为了能够减轻小宁的刑罚,托人送礼,被我婉言谢绝。后来,见到小宁的父母,我告诉他们,这些钱可以用于赔偿被害人的损失,争取被害人的谅解,这也是从宽处罚的情节。同时告诉他们,要多用心教育孩子,爱护孩子,这才是挽救孩子最好的方法。小宁的父母表示一定会听从法官的意见,教育小宁认罪伏法,好好改造。
另外一起故意杀人案件中,被告人小强与被害人小丽均是未成年人,二人通过在网络上玩游戏认识并成为好友。去年7月份的一天,小强去小丽家找她玩,为防止被父母看到,二人到了附近比较偏僻的地方。小强提出让小丽陪他一同到许昌玩被拒绝。二人遂发生争吵并互相厮打,小强唯恐小丽家附近的人听到小丽的声音会对其不利,即勒住小丽的颈部致其死亡。接到此案后,我们到小强生活的村庄走访了解了小强的经历:自小父亲身亡,母亲改嫁,随年迈的爷爷奶奶长大,小学毕业就开始在社会闯荡。这样没有家庭温暖、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怎么不会容易蜕变。了解了他蜕变的心理根源,我们也找到了如何做好法庭教育的突破口。庭审前我们到看守所对他进行了心理疏导,开庭时的法庭教育环节,小强向被害人的双亲作出真诚的忏悔。宣判的时候,我们告诉他,人生跌到了一次,还有爬起的机会,如果自暴自弃,人生将彻底毁灭。小强也表示一定要积极改造,争取减刑,早日回归社会。我们也决定,等小强服刑的时候,我们还要继续跟踪教育帮教,用爱心、耐心为其走向新生铺筑回归之路。
与詹红荔法官相比,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作为许昌中院年轻的少年法庭的法官,我们相信,爱,是当好少年法官的起点;廉洁,是当好少年法官的保证;保护孩子,是少年法官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