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文明创建 -> 精神文明创建

陪审:我的信仰我的梦

----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人民法院陪审员 牛保宪

  发布时间:2013-07-22 15:17:17


    我是一名退休干部。2005年5月,我被鄢陵县人大常委会任命为鄢陵县人民法院陪审员。八年来,我共参与陪审刑事、民事案件1300多起,80%以上调解结案,无上访,无矛盾激化。踏着司法陪审工作的平台,我在逐步实现我的法治信仰我的梦。

    八年的“法官”生涯让我认识到,搞好陪审工作光有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全面了解法律知识,系统掌握与当事人打交道的各种技巧,将具体的法条应用到活生生的案件中,才能真正做好陪审工作,才能实现“既陪又审”。

    刚刚担任陪审员时,审判台上的我摸不清案件的切入点,找不准该适用的具体法条,一个庭审下来,脑子一片空白,这种“陪而不审”的情形让我诚惶诚恐,心惊胆战。天性倔强的我不愿意继续这种局面,开始自学法律知识。不分白天黑夜,只要能够挤出一点时间,法庭工作人员和来访群众就能看见我捧着厚厚的法条在辛苦的研读,庭审现场我对主审法官的提问、双方律师的诉辩意见及法律文书中适用的法律条款仔细琢磨,牢记于心,尝试着在整理其他案件或者排查矛盾纠纷时加以引申、理解和运用。我用八年时间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法律本科文凭,三次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并于去年顺利通过,法庭小王法官亲切称我实现了“由法盲到专家”的蜕变。

    每当接到法院的陪审通知后,我都会推掉一切事务,尽量提前赶到法庭,向审判长请教,向主审法官请教,翻阅案卷,查找资料,熟悉相关法律条文,有时直接和其他合议庭成员一起下乡送达法律文书,调查取证,了解案情,为庭审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庭审中,我总是集中精力,认真分辨是非曲直,针对疑难点发表疑问。合议时,我坚持忠于事实和法律,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意见。用老百姓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审视案件,努力使法院的审判结果和社会的价值取向一致。

    我所在的法庭设在一个基层乡村,解决婚姻家庭、赡养、邻里纠纷等农村案件不仅仅靠法律条文,更多的要考虑风俗习惯、民间亲情等。农民身份的我很容易熟悉当地地理位置,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容易接近老百姓。针对在一些当事人当中出现 “迷迷糊糊打官司”、法庭上听不懂法官说的话、只要走上法庭就认为自己有理,容易意气用事,“不蒸馒头争口气”的情形,我会根据案件的进展情况准确把握当事人心理变化,耐心细致的给他们讲解法律知识,从诉讼成本、诉讼时效等方面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分析利弊,时间久了,不论是原告方还是被告人都愿意把我当成自己人,我也乐意随时倾听他们的诉求,帮他们解决法律问题。

    八年来,我参加了形形色色案件的陪审,品尝了人间百态,充实了退休生活,学到了法律知识。闲暇之余,我会用多种方式向周围邻里群众道家长里短,论是非曲直,把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件讲给他们听,在法治的道路上与他们一同前行,共同践行我们的法治信仰法治梦。

责任编辑:姚永丽    


关闭窗口

地址:许昌市前进路中段   
邮编:461000 电话:0374--2929115  
您是第 59599485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