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调对接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河南省许昌县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依靠群众做群众工作,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之路, 涌现出一大批特色工作品牌。其中陈曹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诉调对接工作站调解员朱安宇总结的“五三工作法”,接地气、有实效,群众喜欢,成为独创的矛盾调解法宝。
一、细究起因,有的放矢。引起纠纷的起因有三:1、言语不当。因言语过激、言词不礼貌等言语不当引起纠纷的当事人,大多数是只要听到跟自己意见不一致的言语,就认为是对方的错,不加思考地立马回击,言语犀利;2、生活琐事。从小事上引起的纠纷,由于当事人相互不换位思考,都感到事情对自己不公平、不合理;3、财物之争。因财物上引起纠纷,多数是为了一些利益,争争夺夺、宁得不舍造成矛盾扩大化。
二、耐心倾听,辨别心理。多数当事人都希望自己的意见被调解员听取并采纳,调解员要耐心听取当事人的倾诉,并在这个过程中辨别当事人的心理特征。概括有三:1、都想当好人,都说自己懂道理,有道理,气上心来,只顾讲道理,不顾情分;2、都觉得自己占理,于是揭老底,越拉越长,越揭越气;3、都想得利,都说自己吃了亏,其实都是不愿吃亏,你吃我的卒,我杀你的车。
三、理性判断,注重三“点”。解决纠纷要回归到理性判断的思路上来,在此前提下,要注重三“点”:1、在耐心倾听的过程中找出引起纠纷的真正原因,是因言词、琐事或者是财物?找到矛盾的焦点;2、找出解决矛盾的切入点,根据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内容,摸清当事人的心理需求,是想做好人,是想占理,还是想得利?分别做好心理疏导;3、找出当事人利益的平衡点,能使双方及周围群众得到认可,使得处理结果趋近于公平、公正,这是化解纠纷的关键。
四、坚持原则,把握三“小”。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把握三“小”:1、把握纠纷无小事。坚持“百姓事情无小事”的调解理念以及高度的责任感,热情接待,耐心倾听,专心调解;2、把握拉小距离,找出焦点。采用拉家常的方式使调解员与当事人之间的距离拉小,用温和的语言使当事人双方的火气降温,从复杂的纠纷中找出矛盾的焦点;3、用法、理、情使矛盾化小,直至化了。遵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的原则和方法帮助当事人分清是非,认清利害关系,相互作出让步,促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五、对症下药,心药理气。心病还须心药医,调解理气是良方,三味心药,可对症选用:1、对于因言辞引起的矛盾,可用说话办事是否有礼貌、有道理、有水平,是否公正、公平,即是否公道,是否有利于他人、有利于团结,是否受大家欢迎等方面的言行规范来测试当事人的不轨言行;2、对因琐事引起的矛盾,可用知情知理、通情达理、顺情顺理、合情合理的共性,那就是“情在前、理在后,先情后理,情理兼顾”来破解事理矛盾,摈弃只顾讲理,不顾情分的行为;3、对因利益得失引起的矛盾,可用舍与得的辩证关系,使其明白有舍才有得,先舍后得,不舍不得的道理,摈弃宁得不舍、损人利己的社会恶俗,来弘扬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的社会良俗。
寓情于理的朱安宇“五三工作法”,化解涉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养殖纠纷10起,土地承包、流转纠纷3起,婚姻、财产、邻里等纠纷35起,集资纠纷100起120余人103万元、集资兑付率达100%。良好的效果使得该办法迅速得到学习推广,2012年以来,全县共诉前化解矛盾纠纷1280余起,妥善处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42起,解决突发性事件8起、群体性事件17起、化解回汉民纠纷3起。一大批纠纷通过诉调对接形式有效化解,受到当地党委和上级法院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