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夹馍是襄县特色小吃之一,其风味独特,美味可口,深得百姓喜爱。每当我看到肉夹馍时,我就会想起一起难忘的办案经历,心中不由泛起美味醇香,久久回味。
那是我刚从部队转业到法院工作不久的事情。那年冬天天气格外的冷,我执行一起县某公司与张老汉的工程款纠纷案。张老汉家住紫云镇的山里,趁农村闲瑕时候,领着村里年轻人到县城干些修下水道、粉刷内外墙等粗活,为的是趁年轻时能够多挣些钱,让家里的老人、妻子、孩子们有饭吃、有衣穿,生活得更好。
有一年,他为县某公司承建粉刷外墙。活干完后,公司以质量不合格为由拒付工程款。张老汉一气之下诉至法院,要求法院给评评理。在他的心目中,法院是最讲理的地方,是为老百姓撑腰打气的地方。在法官的帮助和指导下,法院对其承建的房屋采取了诉讼保全措施,防止判决生效后公司无财产而成为空判。法院根据事实、证据和法律,依法判令县某公司支付张老汉工程款43000元。判决生效后,县某公司以无经济偿还能力为由不还钱。张老汉无奈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刚接到执行案件后,我仔细阅读了审理卷宗,走访了双方当事人,查看了保全财产现状。通过走访调查、实地查看得知,被执行人县某公司是计划经济发展时期的一个产物,现职工多、包袱大,历史积累问题多,职工社保、医保缴纳很困难。诉讼时被法院查封的房产内住有一退休职工,该职工无子女,无依无靠,且常年有病,靠微薄退休金生活。
为尽快执结此案,我和同事一起研究对策,理清思路,决定围绕查封房产变现做工作。首先劝导查封房产里居住的老人清腾房屋。刚开始老人态度十分生硬,认为自己以前在老东北当过兵,对国防和地方建设都做出过贡献,老了借公家的房子住住咋了。我没有气馁,多次到其住处用东北方言拉家常唠嗑,因为我自己也是从老东北那嘎达当兵回来的,熟悉那里的风土人情和方言。这位退休老职工慢慢接纳了我,被我的敬业精神和不懈努力所感动,后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协助配合下,自愿搬出了查封房产。
下一步涉及对查封财产的评估、拍卖。在评估、拍卖时,西侧及南侧相继有人提出书面异议,且都有买卖协议、收款票据,公司帐上也有记载。许多竞买者看到查封地周边遗留问题太多,怕以后引起麻烦,就退却了,查封财产无法变现,案件一下又陷入困境。
终点又回到起点,到现在才发觉。此时的我心里哇凉哇凉的,一方面县某公司现状较差,确无其它财产可供执行,现查封财产又无法变现。一方面张老汉天天上学似地来到法院,每次来法院不是坐在大门口,就是坐在升国旗的旗杆下。每次接待他时,他总是默默无语,满含失望。看着张老汉那满含失望且又期盼的目光,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个案件办好,不能让张老汉流血流汗再流泪,让判决成为一张白纸。
我再次转变思路,做公司负责人的思想工作,据我得知的消息,这位公司负责人在当地人脉广、群众基础好、协调能力强且任职多年,只要他配合法院,事情一定会妥善解决。从职责、担当等方面我谈了很多,刚开始公司负责人不愿配合,本想司法拘留了事,但拘留而是目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我每天也象张老汉一样,上学似地找他。每次见到他时,总是“执行卷宗不离手、解决意见不离口”,让他切实感受到我的诚心、耐心和决心。一周的跟踪“上学”,他终于答应一定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这件事。
那天上午,我通知公司负责人和张老汉来到法院。面对着愁眉苦脸的张老汉,我对公司负责人下了最后通谍:“如果你今天解决不了,咱都不回家吃饭”。公司负责人看我态度坚决,立马出面协调并将有关案情向其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下午两点多,别的同事又开始上班,我们还没吃饭。我出去花了4.5元买了3个肉夹馍,我们三人每人一个就着开水凑合着吃。那天的肉夹馍格外的香!晚上九点,被执行人的上级主管部门送来了全部案件款。考虑到张老汉距县城太远且案款较多,经向领导请示后,派车将他护送回家。望着远去的警车,我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遥望星空,那晚的月亮格外格外的圆。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总认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心存良知,学会感恩,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办,一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