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朋友的案件到了法院,给承办人打个招呼,甚至联系个饭局,人之常情呀”;在审限内的案子拖上十天半月,程序上也没啥大问题”等等。多年来在一些法官和干警眼里似乎早已“习以为常”,是“小事一桩”、“正常现象”。“习以为常”、“正常现象”证明干警们的司法行为、工作作风出现了严重性的问题,证明干警对党性和作风意识的麻木不仁。
今年3月,长葛市人民法院党组决定从重树“标杆”做起,切实规范干警们的司法行为,推进法院公平公正司法。该院针对收集来的3700多条问题和意见,反复“照镜子”,从中选出群众意见大、影响面广、具有代表意义的115条,设计为“115问”,编制成册,全院法官、干警人手一册。
问题找准了,必须让全体干警在灵魂深处对“115种现象”进行一次洗礼和颠覆,有效扭转干警们“习以为常”思想。党组要求干警们必须三省吾身,每日“三问三答”,实行部门负责人、主管院领导、院长批阅督促整改。“115问”成了拷问法院法官、干警思想作风的利器,在一天天摧毁着一个个歪风邪气的“习惯思维”,如一根根银针、一把把手术刀,一天天、一次次“诊治”着每一位干警的内心深处的痼疾……
该院围绕“115问”问题清单,出台《关于加强审限节点管理工作暂行规定》、《案件流程管理实施细则》、《案件质量监督评查办法》等制度,规范法官的审判行为。设置法官司法作风评价意见箱,随案发放廉政和作风监督卡,解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作风问题。在管理执行上,真正架起高压线,让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谁碰就叫谁吃苦头。
从“115问”、“每日三问三答”到带电的“高压线”,从“习以为常”到“很不正常”,从制度的“高压线带电”到人人心中“带电的高压线”,从怕“触电”到怀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的“自我约束”、“自警自省”。
规范司法行为给长葛市法院工作带来了新动力、新思想和新气象:今年前11个月共计审、执结各类案件5186件,与去年多966件,同比增长25.7%,工作量指数126.51,位居许昌市第一;发回21件,改判38件,发改率仅为1.67%,法定审限内结案率100%,服判息诉率93.19%审判质效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