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院动态 -> 法院要闻

从摒弃“司法神秘主义”到新闻发言人亮相

——省高级法院司法改革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14-12-18 10:56:36


    □首席记者吴倩记者井春冉/文记者王富晓通讯员曹红歌

    贾共鑫/图

    司法公开是树立司法权威、提高司法公信力、制约司法专断的有效方法,只有全面落实司法公开原则,始终确保审判权在阳光下运行,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才能提升法官能力、强化责任意识、防止司法不公、统一法律适用,彰显人民法官公正廉洁司法的良好形象。

    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曾说:“推进司法公开,是促进司法公正的有力举措。让当事人在审判过程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必须摒弃‘司法神秘主义’,全面落实司法公开原则。不仅要敞开法庭大门,还要创造和利用好多元的司法公开载体;不仅要公开庭审过程和结果,还要公开裁判依据和理由;不仅要公开案件审理,还要公开人民法院的其他审务工作。”

    A裁判文书上网河南示范全国推广

    省高级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立勇向记者介绍,他到河南省高级法院工作以来,司法公开一直是其关注的重点,围绕这一工作目标,近年来,他们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司法公开措施:

    推行裁判文书公开上网,开创全国先例。从2008年开始,河南法院积极推进这项工作,到2009年10月,河南三级法院全部实现裁判文书上网,2010年,河南省高级法院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级裁判文书网,把三级法院裁判文书整合在一个平台上。2013年底公布裁判文书593117份,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被认为是“西方法学界研究我国司法制度的资源‘富矿’”。2013年11月27日,最高法开通中国裁判文书网,全国法院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在河南法院的示范带动下步入全国法院联运模式,河南裁判文书上网工作为推动全国的司法公开、司法改革作出了贡献。

    强化庭审公开,让人民群众见证阳光审判。负责这项工作的省高级法院宣教处处长徐哲说,要真正做到“让公正眼见为实”,庭审公开是一个关键。2009年12月,河南三级法院全面推行庭审网络视频直播,对公众高度关注又具有法制宣传教育意义的案件、巡回审判的案件等进行直播。在省高级法院政务网站,设立“庭审直播”栏目,随时点开可以收看庭审直播视频。并设置“直播预告”和“直播回顾”功能,方便不同需求群众观看。同时开通“我要评论”窗口,接受网民监督批评。2014年,河南法院加大了庭审直播数量和设备的配备力度,在全省法院原有207个直播法庭的基础上新增了161个直播法庭。截至目前,全省视频庭审直播4年总计72239场次,前3年平均每年1万余件,今年已完成29114场次,相当于前几年的总和。

    打造政务网站全面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打造特色政务网站,全面提升信息服务水平。随着人民法院司法公开和民意沟通的需要,按照“全省统一、功能齐全、便于沟通、方便群众”的标准,省高级法院网站已经成为司法公开的窗口、民意沟通的桥梁、方便百姓的园地、展示法院形象的平台。网站点击量累计达4000万人次,为宣传法律知识、引领社会风尚、规范公众行为、树立正确导向、传递法治正能量、促进法官提高业务素质和司法水平提供了有力平台。

    开办豫法阳光微博,打造民意直通车。河南法院始终重视通过新媒体、全媒体平台,增强司法与人民群众的相互联系,增强互信。2011年7月7日在全国率先开通豫法阳光腾讯、新浪、人民及新华微博,建立了四大微博群。豫法阳光微博是集微博、调解室、微直播活动、微博报告等为一体的信息平台,以信息发布、舆论引导、沟通交流为使命,通过微博直播、交流互动、法制宣传等形式,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开通以来,豫法阳光微博共向网民发布各类信息86066条,处理网民反映各类问题近60000条,拥有粉丝740余万,有问题@豫法阳光,有困难@豫法阳光,已成为众多网友与媒体记者的共识。

    今年以来,省高级法院加大对庭审微博直播力度,先后对平顶山“天价过路费”案、焦作瘦肉精案和郑州“保姆偷手机”案、“林州警察摔婴”案、胡万林非法行医案、郑州“皇家一号”案等一批广受社会关注的重大案件的审理进行微博直播,充分展示了河南法院司法公开的决心和信心。对三门峡“眼花”法官处理情况在微博上第一时间进行通报,对媒体反馈的“郑州百余名农民工下跪讨薪”等事件进行了及时引导;豫法阳光微博连续3年获“全国十大政务微博”称号和“全国十大司法微博”称号,已经成为河南法院的品牌。

    推行新闻发布制度尊重公众知情权

    省高级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宋海萍说,近年来,我省法院新闻发布制度从无到有,逐步走向成熟,发布活动的层次、规模、水平及社会影响力和公众关注度不断提升,通过及时发布新闻,第一时间发声回应,把案件情况、调查结果等逐步向社会公开,积极回应民众对法院工作的关切,把每一起案件、每一次判决当成面向公众的法制教育课,当成接受群众监督的最佳机会。

    据介绍,省高级法院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发布的内容主要包括:法院重要工作部署和重大决策;法院重大活动阶段性成果及典型经验;司法改革的新举措、新成效;重大案件审理情况和判决结果;重大执行活动、执行成果和执行经验;社会关注的热点案件的审理和执行情况;法院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效及优秀法官群体和个人的先进事迹;法院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其他有必要向社会发布的新闻事项。这其中有专题新闻发布会,例如服务中原经济区新闻发布会、网络司法拍卖新闻发布会;也有大案要案新闻发布会,例如瘦肉精案新闻发布会、特大贩毒案新闻发布会;还有以案释法的新闻发布会,如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新闻发布会、职务犯罪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

    河南三级法院目前共有新闻发言人189人,其中省高级法院一名、中级法院23名、基层法院165名。徐哲说,信息被公布后,相当一部分新闻发言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压力,有的与新闻媒体打交道少,怕自己不能很好地与媒体交流,特别是担心在参加会议时不能及时地接待来访记者或者接听电话造成误会。

    “下一步,我们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克服‘恐媒’、‘拒媒’、‘防媒’等错误观念,真正把媒体作为工作帮手和亲密伙伴。”徐哲说。

    三微一体便民互动平台拓宽民意表达渠道

    今年2月27日,省高级法院在豫法阳光微博品牌的基础上又正式开通微博、微信、微视三微一体便民互动平台,通过网络新技术开展司法公开,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司法服务,解决群众诉求,构建全社会参与法院工作的新渠道,变单向宣传为与社会公众双向互动。豫法阳光微博主要是在信息发布、新闻宣传及案例播报等方面继续发挥应有作用;豫法阳光微信,主要提供便民服务、与网友互动等。便民服务,主要为当事人和律师提供各种司法服务,包括预约法官、审判信息查询、执行查询、裁判文书查询及申诉、信访预约等。

    网友互动栏目,主要是全面接受社会各界对法院工作的监督、指导和建议、投诉等。因此,有网友称赞说,在河南省高级法院,微信微博也能“接访”,“指尖问政”更加便民。

    法制新闻模块,相当于省高级法院创办的自有媒体,通过宣传法律知识,传播法治文化,让群众从中学法、知法、尊法、守法,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持自己的合法权益。

    豫法阳光微视主要是将法官亲属寄语制作成微视频,对传统司法文化进行视频展示。豫法阳光微视作为全国首家省级政务微视,可为网民提供更直接更新鲜的各类短视频,可让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暖、真情和人性化,传播法律知识,传递司法正能量。目前,关注数6869人,收到各种案事件查询4568件,已实效解决700余件,发布微视共10余条。

    借助淘宝网交易平台杜绝暗箱操作

    省高级法院积极推行诉讼资产网络司法拍卖。借助淘宝网等网络交易平台,以电子竞价的方式依法处置涉讼财产,防止发生串标、围标等干扰司法拍卖行为,坚决杜绝暗箱操作、内幕交易、低价贱卖,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目前,全省19个中级法院和148个基层法院已经入驻淘宝网司法拍卖平台。河南成为继浙江、江苏之后全国第三个统一入驻淘宝网司法拍卖平台的省份,也是入驻最快、拍品上传效率最高的省份。从3月18日全省法院第一拍开始,截至目前全省共上传拍品1158件,总评估价达31.16亿元。其中到期拍品1017件,已成交402件,总成交价6.76亿元,累计为当事人节约佣金3380万元。

    郑州市中级法院拍卖的位于新郑市港区新港大道南段的房产及土地使用权,评估价4500余万元,经111轮竞价,以7000万元成交,为当事人节省佣金300余万元。省高级法院有关负责人称,下一步将加大推进力度,逐步实现符合条件的涉诉资产全部实行网络拍卖。

    张立勇说,现如今,河南省高级法院被最高法确定为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试点法院。根据最高法要求,他们将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将全省信息集控中心建设和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制度建设作为今年重点工作,积极对相关公开平台进行升级联通,提高公开效能。

责任编辑:孟俊克    

文章出处:河南法制报    


关闭窗口

地址:许昌市前进路中段   
邮编:461000 电话:0374--2929115  
您是第 60105076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