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院动态 -> 以案释法

许昌首例“高考作弊入刑案”宣判

二考生在河南省艺术类专业高考中找人替考被判刑

  发布时间:2016-05-27 15:37:01


   再有几天时间,2016年高考就要拉开帷幕。就在众多学子摩拳擦掌准备迎接学习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次考试时,许昌市的两名考生却在十年寒窗苦读后,不能参加这次高考。因在高考美术专业考试中找人代替自己考试,日前,这两名考生被许昌市魏都区法院以代替考试罪判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

   2015年12月19日是河南省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时间。许昌市的两名高三学生孙某、赵某也将在这一天参加美术专业的考试。随着考试时间的临近,孙某、赵某越来越紧张。他们感到自己的美术专业学得并不太扎实,害怕在这次考试中过不了本科录取线。在考试前几天,平时关系就很好的他俩商量,找人替自己考试,提高专业课考试成绩,这样如果文化课考的成绩也理想的话,就能上一个好的大学。

   商定主意后,孙某、杨某找到他们曾就读的美术培训班的两名老师刘某和李某,请他们帮忙代替自己考试。开始,刘某和李某并不太同意,但在孙、杨二人的一再请求和承诺替考后每人给2500元酬劳后,两人答应代替孙某、杨某考试。随后,四人在宾馆内商定了替考的具体办法。

   2015年12月19日,在考试当日,四人一起乘车来到许昌某校参加美术专业省考。按照预先设定的方案,当天上午,由孙某、杨某先到考场按指纹验证考生身份,刘某、李某在厕所等候替考。一会儿,孙某装着上厕所,将准考证交给在厕所等候的刘某,由刘某拿着准考证冒充孙某进行考试,而杨某因为监考的严,没敢出来。上午考完结束后,在下午的色彩考试中,孙某、杨某二人按照上午的办法,在按指纹验证身份后,还是假装上厕所,将准考证交付在厕所等候的刘某、李某,由刘某、李某二人代替考试,他们则在厕所内等候消息。

    再说孙某、杨某长时间呆在厕所等候,引起了学校工作人员的注意,遂将二人带到教务处对其进行询问。开始二人矢口否认有替考行为,后在抵赖不掉的情况下,无奈承认了找人替考事实。随后学校向公安机关报案。

   魏都区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孙某、杨某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让他人代替自己考试,二被告人的行为均已构成代替考试罪。二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均起主要作用,均系主犯。二被告人在犯罪时年龄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应对二被告人从轻处罚。鉴于二被告人认罪态度好,可酌情从轻处罚。纵观全案,按照“教育为主、惩罚为铺”的原则,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根据本案的犯罪事实、情节,二被告人的认罪态度和悔罪表现,法院酌情判决被告人孙某、杨某犯代替考试罪,判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

   法官说法:2016年的高考首次实施作弊入刑,源于 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该条第四款规定:代替他人或者让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对于“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把握:一是所涉考试必须是法律作出明确规定的,限于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中规定的考试,不包括其他国家规定中涉及的考试。二是国家考试并不要求是统一由国家级组织的考试,如公务员录用和高考,既有全国统一考试,也有各个省依照法律规定组织的考试。2016年河南省高等学校艺术类省统考由河南省招生考试办公室统一组织,统一实施的一项考试活动。故二被告人考试范围为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其行为构成代替考试罪。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人民法院免除刑事处罚或者宣告缓刑以及被解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的未成年人,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这一规定,体现了国家对违法和犯罪的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和挽救,为了保证案件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本案宣判后,法院将做好对二被告人的回访工作,切实解决二被告明年的高考报名问题,但二被告人受过刑事处罚后,不得报考军校、毕业后也不得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教师资格考试、律师资格考试等。

责任编辑:赵延    


关闭窗口

地址:许昌市前进路中段   
邮编:461000 电话:0374--2929115  
您是第 59653659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