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院动态 -> 以案释法

开着小车“借钱”加油 女大学生学费“飞”了

  发布时间:2011-06-24 16:01:42


    假如你正在路上走着,有人把车停到你面前,并可怜兮兮地向你求助,说自己钱包被盗,想借点儿钱加油,你会怎么办?女大学生小静(化名)就遇到了这种情况,热心的她想帮助对方,没想到却被骗走了6000元学费。魏都区人民法院审理了这起诈骗案件,犯罪嫌疑人赵某被判拘役3个月,并处罚金6000元。犯罪嫌疑人代某和张某分别被判处管制1年,并处罚金3000元。

                    拉亲戚找老乡,凑成“骗子团伙”

    30多岁的赵某是安徽省濉溪县人,曾经两次因诈骗罪被判刑。但赵某不思悔改,出狱后再次动起了歪脑筋。2010年8月,赵某给自己的舅妈代某打电话,邀请她一起外出赚钱。代某没有固定工作,在家无所事事,就爽快地答应了。

    随后,赵某又找来本村会开车的张某,让张某跟自己外出“跑业务”。赵某起初并没有告诉张某自己是做什么“生意”的,只说由张某负责开车,别的事情都不用干,每月给其1000元钱,收入好了还可以额外多分钱。张某表示同意。

    人找齐了,赵某又开始准备作案工具。赵某以需要开车办事为由,从他的姨父那里借了一辆银灰色别克轿车。车到手之后,张某拉着赵某和代某,从安徽出发踏上了“行骗之旅”。

                    专盯高校女生,博取对方同情

    赵某把行骗的对象圈定为女大学生,他认为这一人群单纯、善良,容易上当。

2010年8月28日,赵某等人把车开到许昌市区一所高校附近,然后在路边等待“猎物”。没过几分钟,赵某就看到了一名中等个头儿、长相憨厚的女孩儿,他便让代某下车与其搭讪。这名女孩儿就是小静。

    代某留着波浪卷发,戴着一副眼镜,看上去挺斯文,比较容易博取陌生人的信任。她先是询问小静是哪里人?小静说她在这里上学,家不在本地。然后代某就装起了可怜,说他们3个人在南方做生意,要开车去内蒙古,在服务区里钱包被盗了,没钱加油,想借点儿钱用用。小静见代某说得情真意切,就答应帮忙。

                    假身份证、假项链当道具,女生被骗6000元

    见“鱼儿”已经上钩,赵某也下了车,和代某一唱一和地继续忽悠小静。小静说她手头的现金不多,钱都在卡里存着。赵某就鼓动小静去银行取一些,并信誓旦旦地表示,不会让小静吃亏,回头让“老板”多汇一些钱,用来回报小静。

    对于到银行取钱,小静起初有些犹豫,说自己下午要交学费,卡上的钱不能乱动。赵某表示14点公司上班之后,“老板”肯定会把钱打过来,绝对不会耽误小静交学费。在赵某的催促下,小静跟着他们上了车。车子在一家银行门口停了下来,小静下车查了查银行卡上的余额,有6000多元。赵某当着小静的面假装给“老板”打电话,让其赶紧汇1万元钱到小静的账户上。为了博取小静的信任,赵某还把小静的卡号报给了“老板”。

    之后,赵某一脸焦急地哀求小静,让她把卡里的钱先取出来供他们救急。小静不同意。赵某让代某取下脖子上戴着的银色项链,说这条项链价值1万多元,可以先由小静保管,其实这条项链是赵某之前花20元钱在地摊上购买的。除了这条项链之外,赵某还掏出了一张身份证,上面印着赵某的照片,名字是“赵德水”,地址是“北京市海淀区”。其实这张身份证也是假的,可缺乏社会经验的小静却当了真,她认真记下了“赵德水”的身份证号码,收下了赵某给她的假项链,从卡里取出6000元钱交给了赵某。

    临分别时,赵某说下午“老板”会把钱汇到小静的账户上,到时候他们会回来找小静取项链。小静在银行门口等到16时许,其间多次在自动取款机上查账,都没见到有人汇款,也没见赵某回来找她。小静意识到自己被骗,随即报了警。

                    一路走一路骗,贪心骗子终落法网

    赵某等人顺利骗取小静6000元钱之后,做贼心虚的他们在许昌不敢多做停留,而是开着车一路狂奔,到新乡之后才找了一家宾馆住了下来。

    魏都区公安分局接到小静的报案之后,立即展开了调查。他们发现有诈骗前科的赵某作案嫌疑很大。2010年9月12日,民警得到赵某在郑州出现的线索,随即对其进行了抓捕。赵某最终在郑州市中原区纺织招待所被抓获。

    赵某落网后,代某和张某很快投案自首。他们如实交代了作案经过。赵某说,他们三人从安徽出来之后,一路走一路骗,在商丘、漯河、驻马店、信阳、洛阳、安阳等地都以“借钱加油”为借口,寻找过作案对象,但成功率不高,小静是他们诈骗对象中损失最大的一个。

    审理此案的法官提醒市民,遇到类似的骗局要提高警惕,别让自己的好心被坏人利用了。

责任编辑:姚永丽    


关闭窗口

地址:许昌市前进路中段   
邮编:461000 电话:0374--2929115  
您是第 60255228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